巍山彝族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魂观念,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丧葬文化。古时彝族兴火葬,人死焚其尸。火葬时,尸需蜷曲,男仰卧,女侧卧,架起柴楼来放火烧。唐樊绰《蛮书》云:“西篡及白蛮死后,三日内埋殡,依汉法为墓。稍富室广栽杉松。...
死者自咽气以后,至亲之人在其弥留之际为其穿上寿衣,之后在主事人的指导下将糖放进死者口中,将其嘴合拢,这与周代饭含制度类似,将其面部放上一张黄纸,即蒙脸纸。在泼汤差不多快要结束时,要先将死者入棺。死者一直在搭建的灵床上,由女主事入棺之前检查死者面部情况,如嘴部没有合拢,就加以纠正,在女主事的安排下,先让大儿媳手拿新扫帚在棺材中扫一下,然后将其装到簸箕中,俗称“扫财”。在灵堂前面放一盆清水,死者有几个子女,就将清水中放入几枚钱,然后将子女将钱摸出,俗称“摸福”。然后执客将死者搬至棺中,死者女儿、儿媳等在旁边要一直念叨“爷(娘)啊你别害怕啊”,以此来安慰死者,希望死者不会因此被惊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