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相当重视居住环境,从古人的生活居住观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第一是重视“感天地之气”的环境,就是寻求人与天地相协调、相统一的地势环境。第二是追求“良田广宅”的居住环境,这种观念与中国道家思想和当时的小农经济有关。第三是“风景秀丽之地”的环境,此是山川秀丽、灵动的结果。第四是追求“形局完整”的环境,就是寻找“藏风聚气”之地。由此可知,中国古人居住观所追求的是一种风景秀丽、良田美景、藏风聚气的优美环境。这种居住观不仅在环境择址上表现突出,而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乐遥园,上海公墓,
中国古人纯朴的认为,一个理想的风水居住环境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或高耸灵动、或沉着稳健、或群山而抱,全部是由曲线组成的,这也是来自风水学中“曲生吉,直生煞”之说。一般而言,真正的符合风水模式的人居环境并不多见,风水学理论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能够寻龙点穴,察砂观水,使玄秘的风水体系变得具体化、科学化,更是在于能够依据自然的地势特征,通过人为的改造,变成适合人们居住、生活、生产需要的形式。
人类除了依赖自然环境以外,还会改造和创造生活居住环境,换言之,人类可以通过预先设想好的风水模式可以营造出符合自己意志的居住环境。人类无法选择自己身处的自然环境,但是人类却可以凭借自身的智慧去改造它,以此来创造自身的生存条件。那么首先最主要的就是形式美感,创造一个舒适的、美妙的居住环境,要和恰当的比例,适宜的尺度,有序的布局,还有和谐的外观。其次就是氛围的美感,这种氛围指的是人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所感受到的怡悦的精神表现。形式的美感可以愉悦视觉,氛围的美感可以愉悦身心,一个良好的环境的形成必定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感人的力量和和谐的气氛。最后就是意境的美感,意境是指环境体现的特定的某种情感因素,与客观环境的美相结合,但与形式、氛围的美感相比较,则给人以更为深刻,更为高层次的美的享受。风水学的思想就是利用人为的力量,改变客观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就是在风水调整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宜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
实际上,风水学理论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有关城市选址、环境规划、景观设计的理论,是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从科学角度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环境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人体生命信息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科学理论。”现代风水学理论是经过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吸收了古今中外多种学科,如宗教、民俗、西方美学等方面的精华部分,最终形成了综合性、整体性、逻辑性很强的一套特殊理论体系。其宗旨是了解和考察自然环境,从而顺应天时地利,顺应自然,并且有节制的有目的的改造自然环境,创造有利于良好生活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