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傈僳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具有灵魂,他们把主宰万事万物的精灵称作“尼”。傈僳族原始宗教信仰认为,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大树巨石等有相应的“尼”进行支配。傈僳族原始宗教信仰中“尼”的种类非常多,比如:天神“白加尼”、山神“米司尼”、路鬼“结林尼”、水鬼“爱杜司尼”、家鬼“恒刮尼”、病鬼“茹姑尼”、疮鬼“奥别尼”等。根据统计,傈僳族原始宗教信仰中有30多种“尼”。一切自然事物、一切自然现象,只要和生产生活有关,傈僳族都觉得其背后有“尼”存在,都是宗教崇拜的对象。在傈僳族原始宗教信仰中,卒申、“尼鬼、精灵等都称之为“尼”。 神和鬼没有明确区别,没有系统神阶体系,由“尼”所构成的是一个对应于自然现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着所有作用于现实、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
乐遥园,上海公墓,
傈僳族认识到自然力量的强大,自觉到人在自然界中的渺小,同时也意识到人类生活生产与自然密切相关。不管是人畜生病,还是遇上自然灾害,傈僳族都会认为是人的行为触犯或惹怒了“尼”。比如触犯山神“米司尼”,就会发生旱灾、风灾,天神“白加尼”可以使人患头痛、耳聋、咳嗽,家鬼“恒刮尼”使人患心痛病。在傈僳族所信仰的尼中,最大的是山神“米司尼”而非天神“白加尼”,采访时有傈僳族人认为天神“白加尼”援引自其他民族的信仰。对山神“米司尼”的信仰和傈僳族的生存环境有关,长期生活在山区,山神“米司尼”直接影响着生产生活。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信仰反映出傈僳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傈僳族的自然崇拜对自然界进行人格化,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敬畏、祭祀来表达人对自然的依赖和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