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所说的祭祀仪典外,在日常生活中,土家族还有自己的宗教祭祀礼仪,节日祭祀仪典除去过年及过赶年外,还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如二月逢戊日禁止犁地锄草,否则会妨碍农事,清明节有占岁、扫墓的祭祀活动。而农历四月十七或十八日,有些地方的土家族人会用给耕牛喂青草、稀饭让牛休息的方式,来纪念祖先迁入合适的居住地。
乐遥园,上海公墓,
同时,端午节、中秋节及重阳节也受到土家族民众的普遍重视,在这些节日中会有祭祀祖先及其他相应的比较隆重的民俗祭祀活动。同时,由于传统的农耕文化对住居习俗的影响,土家族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有很多祭祀仪式,我们可称之为建房祭祀仪典,主要有选址即选屋场、造屋场、伐木、立马、画梁、开梁口、布盖、装屋、请火等过程。每个建造环节都有具体而细致的祭祀仪典贯穿其中,如房屋建造初期选址过程中的拜山、祭鲁班、祭山神的祭祀仪典,一直到最后请火后新居落成,家人到位后相应的请神仪式,请家神到火塘的后方就位,请其他众神到香火台受奉。诸神归位后,土家人建造房屋的工作才算完成。不可不提的仪典还有土家族结婚习俗中的祭祀仪典。和上述仪典具有浓烈的宗教祭祀意味不同的是,婚礼仪典的宗教祭祀意味较之稍微淡了些,但土家族的婚礼以其独特的哭嫁习俗和结婚过程中那些仪式化的仪典过程表现着民众对嫁娶这样一个民俗事项不同于常人的理解,也反映了土家族对生命的思考。
土家族祭祀仪典文化有着自己的特征,对土家族祭祀仪典的研究,不仅对其民族本身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而且对于现在有着众多土家族人居住的渝东南武陵山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的制订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期望能通过对土家族祭祀仪典这一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对其文化功能的研究,来对我们的社会主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传统伦理道德与新观念的调适作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