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川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排布方式受到宗祠所处高度、风水格局、中川溪走向和农田的共同影响,总体来说,民居建筑高度从虎形山宗祠下和马山岗山脚向中间中川溪方向呈小幅度下落,民居建筑的方向主要是与宗祠同样朝向、面朝中川溪、面朝开阔农田等几种。...
传统村落风水林空间是村落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中川古村落等闽西客家传统村落重视风水文化、强调崇宗敬祖、信奉妈祖、观音、公王、伯公等佛、道和地方神灵,年节信仰活动丰富而隆重、习俗习惯极具特色,风水林空间和民俗空间紧密相连。中川古村落与风水林空间相关的民俗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具有固定日期和仪式的集体性信仰活动,包括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迎灯、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巡境、农历五月初五前清明祭祖等;其二,不特定时间的个人信仰和生活类活动,包括认契伯公风水树、初一十五祭拜风水树、列植民居庭院后天井风水盆栽、补种公共风水林、增添风水节点等。与中川相似的是同属闽西客家文化圈的各闽西客家古村落,比如南江村有女性出嫁时在风水林中补种一棵树的习俗,培田村有过年时全村挑土到风水林地并补种新苗的习俗,或固定和或分散的各类民俗活动共同营造了中川古村落浓厚的风水文化氛围,这都属于将保护、培育风水林与民俗活动相融合的做法,用习俗习惯来保证风水林的长久安定。...
场地环境是烈士陵园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陵园建设的基础条件,场地环境所传达的氛围基调,如幽雅、沉寂、深邃、磅礴,都足以产生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影响观者对陵园游览路径的感知体验。...
关中地区的土葬具有重视厚葬的特点。土葬一位死者有着极为繁复的过程,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为死者清洗整理,写祭文、讣告,点长明灯,报丧,设灵堂,招魂,吊丧,择日及打墓地,小硷,大硷;第二阶段,举行葬礼,送葬,下葬,接牌位;第三阶段,是土葬之后的后续工作,包括葬后服丧,送火,斋七纸,过周年,卸孝。可见,一次土葬有着极长的时间周期。此外,在关中农村,厚葬还表现在办丧事时注重排场,丧事规模的大小,被看作是死者后人孝顺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从这一层面来讲,丧事不仅仅是对死者的处理,更被当作是生者社会地位与邻里认同的大事。...